ITHOME 採訪共筆:佔領立法院

請宏仁直接在這裡提問吧

謝謝hc,我先有幾組問題,麻煩大家了

可參考: 破報採訪共筆  , 商業周刊採訪共筆ITHOME 採訪共筆 , 新新聞採訪共筆獨立媒體學院採訪共筆 , 公視獨立特派員採訪共筆

Q:G∅V 為了成為學運後勤中心,目前有哪些任務分組?各自的任務目的?參與人數規模是多少人?不同組這幾天遇到最大的困難和挑戰是什麼?目前如何克服這些困難?

ipa> 318 開始的現場工作有直播組、直播文字轉播組、後來有機發展出線路組、直播文字翻譯組(還有香港的朋友幫忙翻譯捍衛台灣民主)。去年七月開始由一些關心服貿的成員幫忙民陣處理反黑箱服貿協議粉絲頁,318之後,G∅V  成員也幫忙調度物資、繼續製作宣傳品、更新粉絲頁。最大的困難應該是溝通協調,因為資料量遽增,人力需求極大,要與不同社團組織協調,又處在網路常斷訊、內外資訊不同步的狀態,只能儘速摸索出戰時流程,或用新的方式溝通(呃...是打手機和傳簡訊)。在網路穩定後建立了許多工作群組、共筆、表格。

pofeng> 一開始有個電子郵件通訊論壇(link)幫助大家交流意見,也幫民主陣線管理臉書粉絲頁(link),處理非官方網站。 有人幫忙將論述轉成圖畫 (link),或者是作成網頁  (link)。 粉絲頁原本只有 6 千多人,在佔領立法院事件發生後,迅速成長為 35 萬人。粉絲頁管理人約有10多人,但是他們通常還會幫忙處理其他事務,eg: 繪圖,物資資訊交流,文字轉播等等 ... 粉絲頁經營的最大困難,是不知道現場的狀況,而且議場內和議場外的狀況也不一樣,加深了溝通的困難,一開始有 g0v 夥伴過去作影音直播,所以熬夜看直播,可以更新粉絲頁的狀況,後來夥伴開始文字轉播,就慢慢比較輕鬆,問題接著而來的是,資訊太多無法確認,這部份在公民覺醒聯盟(1985)捍苗青的夥伴加入後有改善。

pofeng> 現場轉播與線路也有大量的人力投入,但這部份要問 Rex Tsai and DAVID LIFU HUANG

可參考: 破報採訪共筆  

et> 以目前(3/29)的情況,在立法院現場有影音直播、文字直播、網管、中控、機動五種任務,而在網路遠端則有翻譯、物資訊息整合、媒體發佈、文件撰寫、軟體開發等五種任務,比較值得一提的是,與其說是「分組」,不如說是「分坑」,人員的編制並沒有樹狀結構,而是各自挑當下有興趣的任務跳坑,也就是說,每個人都不屬於任何 class,而是自由選擇 mixin 的獨立個體。我個人對各坑的瞭解如下:(人數的部分 ipa 有在另一份採訪共筆中統計…)

Q:我看到3/8遊行場邊記,當時的轉播經驗和網路架設經驗是一次很重要的經驗,可以談一談3/8哪些經驗和結果,在這次學運中發揮了效用?過去還有哪些重要事件、活動或現有平台的經驗,也在這次發揮了關鍵作用?(blog資料不少是規劃或構想,我想請教實際運用到這次活動的有哪些?)

ipa> 這次行動其實有點像 G∅V 社群每常舉辦的黑客松(黑客馬拉松),只是空間不是在會議室,而是在立院現場以及虛擬線上,而且真的是馬拉松式進行。不同的是,這次有特定問題需要解決(網路、直播、資訊彙整等);相同的是,大家都是自己決定自己的任務,投入工作,這種自主性發揮了關鍵的動能,這跟開源社群文化有直接關聯。

hc> 308 的網路跟直播經驗,其實只是開啟了一個可能性。讓原來專注在資料處理跟網站的黑客忽然發現其實可以透過網路直播讓許多事情直接讓更多人民看到主流媒體上看不到的真相。但是這次學運卻是「沒有超展開,只有更展開」。因為整個活動延續的時間到目前為止已經 10 天,中間卻只有因為水車進駐,緊急撤退了四個小時。更有許多人因為這次的轉播而第一次加入 G∅V 的活動。

這次活動最主要的工具還是 hackpad,hackfolder。也是原來 G∅V 就在使用的平台,對於共同整理資料有很大的助益。其實因為過去 G∅V 就經常整合不少現有 open source 專案來進行開發的經驗,這樣的經驗對這種需要快速反應的整合,是有很大的幫助。

這次 123 打道掛:三動作護台灣施壓立委運用之前專案「話筒式公共參與立委電話通訊錄」的基礎,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成果,在社群媒體發酵,也是開源社群的特色。

et> 3/8的經驗好像根本很難在立法院這邊發揮效用,因為狀況差太多了。3/8 是有計畫性的活動,可以事先預估人數、地點,可以預先討論網路圖、開設備規格,有事先牽好光纖、有合法路權、有遮雨帳篷、活動期間不超過一天…,由 3/8 生出來的表單 SOP 也是以這些背景條件為前提設計的。但這次在立法院完全是突發狀況,幾位夥伴一開始衝過去後摸著石頭過河,在隨時可能被攻堅的威脅下且戰且走,和現場的其他團體互不認識,要什麼沒什麼,只能用淒風苦雨來形容。等這些先行者闖出一小片天後,像我這種腦袋轉得慢的人才漸漸進入狀況,開始加強參與、逐步整理這次的文件。文件整理過程中,發現跟 3/8 的文件規格差超大的。要說 3/8 的經驗在我身上發揮什麼效用,大概就是比較熟悉工程師們的工作方式和一些術語、以及多和幾位夥伴混熟吧?倒是對工程師他們來說也許比較有累積性,像是上次採購的一些設備這次就用到了,或者上次切磋出來的知識在這次可以應用之類的。

Q:不只臺灣,美國、英國等,過去兩、三年都有不少IT人和開發社群投入社會改造或公共議題的程式開發專案。IT人為什麼比過去,更需要或更應該投入?或者說,為何,IT人更有能力可以站出來作這些事情?

pofeng> 一旦資訊流通的架構建立之後,可以讓更多人以輕鬆的參與公共建設,因為政府的 MIS 做得不夠好,所以現在需要 IT 人來幫忙。

hc>其實資料一直是非常了解社會與政府的重要環節,但是一般人對於資料的取得不易,也容易造成資料不流通,資訊不對等。但近幾年來,資訊化程度進步很快,政府很多資料都已經 E 化,理論上人民應該更容易藉由取得資料來了解政府所做的工作內容為何。但是政府資料雖然已經 E 化,卻沒有以 open data 的形式讓一般人民更容易取得,資訊不對等的狀況還是非常嚴重,讓人民無法在同樣的基準上來了解政府的政策,或進行政策的討論。因此 G∅V 努力的目標也就是讓資料更開放,資訊更透明。

et> 這題可以參考這兩篇文章 XD 《憤慨與希望的網絡》節譯(上)《憤慨與希望的網絡》節譯(下) ,以及看完這兩篇文章後衍生出來的圖表 新民主制度的自我成長循環 。簡單地說,就是控制這個社會的力量在於資訊!資訊!資訊!傳播!傳播!傳播!這樣…

Q:想要寫程式改造社會,IT人要具備什麼能力?你們建議先從哪邊開始?

pofeng> 瞭解開放原始碼的相關工具, 授權,與文化。

et> it 人應該不用特別具備什麼額外的能力吧,靠自己的吃飯本領就可以了啊,不像我這種外行的還要很可憐地從 code school 一步一腳印慢慢學…(泣訴)

Q:hackfoldr 主機放置在哪個雲端服務?學運這段時間的流量如何變化?最多有幾人同時在線上?怎麼解決塞爆當機的考驗?

au> 兩個網域 hackfoldr.org 和 g0v.today 都是事前已經註冊好的。主要的挑戰是調整架構因應流量,並增設後台服務,保持影音-文字播報-英文翻譯管道的通暢。目前是用 Fastly、Cloudflare、Freenode 這三個免費服務來進行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