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民主 2.0 設計概念 - 提案分析介面規劃筆記

Dec 14, 2013

動民主的提案,原本是想盡量對應到 prfb 的提案,後來經過一番斟酌,發現光是那樣做,最後還是會遇到同樣的問題。不管 prfb 或 airesis,他們都是一開始就砰!地要你動手寫計畫書。但一份計畫書的撰寫過程,最前面是發散的腦力激盪,最後才是收斂組織成一個方案,沒有發想、資料蒐集、分析,就沒東西可以收斂,這也是一般新手做企畫常見的卡關原因。只是卡關的人通常不會知道為什麼卡關,只會覺得好難噢!生不出來!腦袋一片空白!(以上來自卡關的親身經驗 XD)但動民主的使用者們大多不會受過專業的企畫訓練,所以我們的系統必須協助使用者克服這方面的問題才行。

為了讓這個發散到收斂過程能夠順利進行,商務企畫領域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思考方式來應對,也有專門的企管進修課程,像這個 WBSA 的課http://www.bplan.com.tw/chunfeng/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01779 (之前有陣子在這邊當助教)

open ideo 的作法比較貼近企畫原理,就是他先要大家寫願景,之後才一步一步變成方案。不過 open ideo 跟 prfb 或 airesis 相同,是以「撰寫文章」當作編輯介面,也就是說,一個 entry 的尺寸就是一篇文章。然而一個文章之中往往包含非常多思考節點,對這些節點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的時候,文章的形式是沒辦法讓其他人輕易表達意見的,這也是一般筆戰時常見的問題,因為所有思考節點被綑綁在一起,而人腦擅長補完,不擅長拆分,所以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打起模糊仗。

左思右想,最適合處理企畫問題的工具,還是在商務企畫領域中廣為使用、歷久彌新的便利貼。

便利貼的原理是利用便利貼尺寸的限制,強迫大家把思考節點拆分到最小單位,而且要各自用寫的,不是用討論的,這樣可以讓每個人都充分地思考與表達,不會變成只有少數一兩個像我這種長舌的人在發表意見… XD 另外便利貼很重要的一點是,它可以輕易地撕下又貼上,更換位置。也就是說,每個思考節點的相對位置是非常彈性的,可以自由組合。可以把它想成是思考上的模組化。

實體的便利貼往往只用來寫關鍵詞,等到討論時,每個人再各自口頭解釋這個關鍵詞。那麼數位版的便利貼呢?能放的內容當然要比實體的便利貼多一點,把原本需要口頭解釋的部分也寫進去。最適合的尺寸大概就是一則推文的字數限制,甚至更少。

確定採用便利貼形式之後,再來就是考慮骨架。計畫書的架構會根據計畫類型而不同,動民主上的提案是屬於問題解決型,問題解決的領域裡,第一步是確定問題,問題的定義是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落差,所以先要大家寫願景,也就是理想狀態。寫完願景以後,問題大概也就自然而然地浮現了。然後第二步是確定問題的成因,第三步才是針對問題成因構思對策。企畫新手常見的情況是一下子就砰!地開始構思對策,結果搞老半天才發現策不對因,因不對題。所以在便利貼系統裡面,必須內建問題→成因→對策的架構,並且強迫大家在這個架構底下思考。

綜合以上,結果就是本文連結的頁面了 :3 :3

接下來要做的,是我最得意的部分:數位便利貼和審議式民主的合體! XD

前幾天冥想的心得:「審議的本質,就是把複雜議題拆成 n 個最小單位,進行無數次的最小表決,在這些小表決的過程中,互相理解妥協,最終形成共識。只有在介面上反映出這個本質的系統,才能成為真正派上用場的系統。」https://twitter.com/ETBlue/status/410773311790915584

比較多個提案的時候,傳統的方式大概就是工人做比較表,或者在討論中用文字去描述。這樣的問題在於,只要提案的內容改變,比較表或者比較文就得重來,因為太麻煩,大家往往乾脆就不仔細比較了,單純看過然後憑印象中的感覺作決定。

現在有了便利貼作為提案內容的基礎零件,大家先針對每一則便利貼投票,撰寫提案時則引入便利貼,這樣就可以輕易地看出這個提案裡面包含了哪些便利貼、其中有幾張是我同意的、幾張是我不同意的,而每則便利貼的小投票加總起來,就等於是這則提案的精確的民意反應——每個提案不再只是一人一票,而是一人 n 票,n 的數字則視提案者引入多少便利貼 reference 來決定。

這個作法也直接地解決了 polly 設計概念中提到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傳統的投票只有是或否,卻不能表達贊成或反對的程度(也不能表達有條件贊成的但書等)。使用便利貼加總式的投票法,大家不用為了自己到底是百分之幾同意而煩惱,每個投票還是一樣選同意、不同意、中立三種就好,投完 n 個小投票以後,系統自然就會呈現出你對這個提案同意的程度。

第二個問題是不同方案之間往往有不同的利害關係人組合。polly 文件提到必須有個畫面可以呈現每個提案對各種不同族群的影響,才能以全面性的角度來審視提案的整體後果。但跟前面一樣,在傳統的文章式計畫書中,這個利害關係人的比較也是得工人整理的。現在有了便利貼,每個對策便利貼都關連到一組利害關係人便利貼,所以,在提案中引入對策便利貼的時候,系統就會自動把這組利害關係人也加到提案裡。提案內容改變,利害關係人也會自動跟著改變,只要看系統自動加總的結果,就可以輕鬆地評估每個提案的正面與負面影響力。

至於要怎麼在提案編輯介面引入便利貼呢?這正是我現在在煩惱的問題,希望明天可以理出一個頭緒來 =w=

p.s. mockup 的假文內容是參考 +Hsin-Yi Chen 最近的提案 IT 

mockup 網址 http://g0v.github.io/don-republic/proposal-content-problem.html

http://g0v.github.io/don-republic/public/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