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組討論記錄-北區

時間:2014.4.17  14:30~15:30

主持人:呂翊齊、周東漢

記錄:王映筑、楊宜靜

l  開場

呂翊齊:

這兩天的參與經驗是想告訴大家,我們討論國土計畫法不是在打個別開發案,國土計畫法和我們參與的事情的關係是什麼?未來國土計畫的定義是地方政府來定義,我們所面對的是地方政府的發展想像,這是最要面對的衝擊。

題外話,德國的空間計畫是從鄉,但是台灣的鄉沒有角色。

要提醒大家的四件事情:

1.要暫時先放掉環境意識:不是想著要擋掉一個開發案,而是站在一個高度去思考,思考一整本的區域計畫要給出甚麼樣的發展想像、土地使用內容等。

2.做這件事情是在挑戰地方政治結構:不可能迴避地方派系等在地的結構,因為地方的發展想像就是該地的脈絡長出來的。拆解國土計劃就是在拆解地方脈絡,必須去挑戰地方議會、地方政治。

4.我們要完成解構,就必須透過兩個要點:

(1) 建立資訊平台:以組織的方式來將資訊平台建立起來,如過去區域計畫的經驗,地公建置了中央的平台,而台中城市田調團建置的是地方的平台,雙方互通有無、互補合作。

(2)釐清程序:掌握期初報告、期中報告、公聽會等時間點。

4.組織:如何在各自關心的縣市中,將人找出來,自我組織來參與這件事情。這不是一個環團可以做的事情,甚至也不是一個環團適合做的事情,因為一個環團想的可能都是如何擋下一個開發案。

       環團必須要跳脫、要改變原本既有的模式,在地的組織才是對地方政治最有效果的,可以即時的了解與全面的守護台灣環境。

l   自我組織想法分享

阿寶分享宜蘭

運動素人在打農舍問題前都不懂,當所有人都說不可能時不相信,對於法律及群眾運動畏懼且不懂,宜蘭是家鄉,以赤子之心面對,面對議題發現有東西不對勁,慢慢找尋脈絡,農田是私有財產為何可以過問其處理方式,農舍只有買賣土地的人建商仲介等,因為食安問題嚴重開始引導世人了解問題,廢水流入農田等,追蹤一年多才開始轉向其他議題,但對於組織運作能是新手,目前組織尚未立案,大家不是為了做工作檔案而做,是有不需要他人督促的熱忱。

l   分組討論(桃園、新北台北、基隆、宜蘭):如何建立資訊平台、如何在議題中運作、如何成立一個聯盟

不可能瞭解所有的區域計畫,且計畫分為中央與地方兩層次,未來需要更多夥伴參與

1. 台北新北

2. 桃園

      →宜蘭建議可以以防災等時事的時間點切入

PS.桃園在地聯盟將每月舉辦讀書會

3. 宜蘭

PS.守護宜蘭工作坊將舉辦相關活動

4.基隆

在基隆缺乏的是串連起來的網絡、平台,對基隆的未來發展方向也欠缺想像,每個首長都是開發派的,但是會長成這樣也不只是首長個人的問題,而是市民也對地方沒有想像,覺得套用各種國外城市的符碼就可以了。因此,怎麼樣建立起網絡或是平台,是目前比較重要的問題。

之前幾次討論類似的事情,會覺得大家都有很多想法,好像很熱情,但是卻無法轉化為投入行動。

目前許多團體各自都有關心的議題,但是這些不同的議題或許有機會被統整在國土的一個概念下做操作。

現在有的團體是有市民團體和市政府,市政府的角色有點怪。政府有些資訊會透過臉書來發布,但是那些資訊很片斷,且臉書上的討論各執一詞,臉書並非有效的溝通平台

市府的人是有一些進步思維,但是他們的思維跟我們又有一些不一樣。

先去盤點基隆的山坡地、海岸,去了解其使用分區。二十年前做都市計畫,會覺得一般人民如果有意見也很難著力,現在覺得一般人民好像比較有一點點介入空間了。

盤點基隆的都市計畫和海岸等相關計畫,不是幾個人就可以做的,可以先有一個運轉的大概方式,再來看要找那些人、運作這個組織。

可以先對基隆的現況有一個了解,然後再來銜接其他議題或組織團體。